“我們上央視啦!”近日,重慶市大渡口區(qū)公民小學?!爸v家史傳家風”進社區(qū)活動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新聞袋袋褲》欄目播出,產(chǎn)生廣泛社會反響。
重慶市大渡口區(qū)公民小學校是一所新建小學,2000多名學生分別來自全國24個省份,學生及其背后的家長群體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學校敏銳捕捉到其中的育人價值,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資源,開發(fā)、設計了“重修家史”德育課程。
課程由四個部分組成,即“繪我家家譜”“理我家家史”“撰家人傳記”“傳我家家風”。課程以每個家庭獨特的歷史為課程資源,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梳理自己家庭的歷史,祖輩的經(jīng)歷,長輩的故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自己應當承擔的家族責任和社會責任,激發(fā)學生對家庭、家族的熱愛,對家鄉(xiāng)故里的熱愛,從家風家史中汲取力量,培養(yǎng)品格,領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從中受到人格教育、生活教育、家國情懷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如何讓課程扎實落地,并將育人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學校形成了家、校、社三維聯(lián)動格局,即學校頂層設計、家庭傾情參與、社區(qū)鼎力支持,形成育人合力。
“原來,我們的家族就是這樣繁衍生息,枝繁葉茂呀!”孩子們和家長不禁發(fā)出感嘆。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回憶親人,邊繪制家譜。從直系血親到旁系血親,從平輩到父輩再到祖輩,堂、表兄妹,伯伯、姑姑、姨媽、舅舅,二爺爺、三姑婆、大舅公、幺姨婆……
“爺爺小時候住在哪里?爸爸媽媽是哪一年結婚的?從事過哪些職業(yè)?家里的第一臺電視機是什么時候買的?第一部電話是什么時候安裝的?家里什么時候修了寬敞的磚房,又什么時候買了漂亮的商品房……”這些家庭“小事”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如同一顆顆珍珠,穿越一個個平凡的日子,讓生活閃耀著溫潤的光芒。通過回憶這些過往,孩子們感受祖輩的經(jīng)歷,重新認識自己的家人,凝聚了家族親情,增強了家庭責任感。
“在我心里有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那就是我的爺爺——林承基?!惫裥W校四年級8班林煒宸聲情并茂地講述了爺爺?shù)墓适?。通過為家人撰寫傳記,學生對家人了解更全面、深入,爺爺奶奶不只是過年時給自己發(fā)紅包的慈祥老人,而是有著豐富經(jīng)歷、獨一無二的人。他們的一生,就是一本最真實、最動人的故事書。
“好的家風,好的家庭,可以讓人走得更遠。家風家史活動,孩子們喜歡,家長認可。他們從家族的變遷感受到了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祖國的日益強大,也認識到自己應當承擔的家族責任和社會責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贝蠖煽趨^(qū)公民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周建平說。
“重修家史”不僅是一門學校課程,而且是需全社會共同學習的大課程?!爸v家風故事 行重陽孝禮 揚義渡精神”的“重修家史”課程多次走進社區(qū),通過“家譜”“家史”展示,“傳記”講述,“家風”宣講,優(yōu)良的家風在活動中得到認可并發(fā)揚開來,給社區(qū)其他家庭起到了榜樣作用,營造了社會積極向上的氛圍。
“大渡口區(qū)塑造的‘多維一體、教育大渡’區(qū)域教育理念,需要以孩子成長為中心,將‘小公民、大未來’的辦學理念落實落地,讓他們學會克服各種發(fā)展的瓶頸與困難,只爭朝夕,努力奔跑。”大渡口區(qū)教委主任伍平偉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楊國良 通訊員 雷利琴)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