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開始!”在遵義匯川區(qū)第三小學“詩韻飄香、經典傳承”詩詞大賽現場,臺上的選手們緊盯屏幕,手握搶答器,臺下的孩子們也凝神聚力,腦海中的詩詞在紙筆上不停飛舞,隨時做好搶答的準備。4個小時的活動在全校師生的熱情參與中氣氛不斷高漲。國學經典誦讀是匯川三小“雙百工程”常規(guī)工作之一,以進一步落實語文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自信和熱愛。
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fā)的《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一校一案”認真組織實施學生讀書行動。一年多來,遵義市匯川區(qū)各校積極探索實施方案,包括匯川區(qū)第三小學在內的五所學校通過“班班悅讀”活動提供的公益教學資源在書香校園文化建設中成績斐然,通過豐富閱讀活動、拓展讀書形式、優(yōu)化讀書環(huán)境、融入教育教學、加強讀書指導等方面的探索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實踐路徑以及構建了良好的閱讀生態(tài)。
各校巧施“魔法”,激活師生閱讀興趣密碼
匯川區(qū)各校在調動師生閱讀興趣上可謂百花齊放,每一所學校都根據自身獨特的環(huán)境和師生特點,通過獨特的方法去激活本校師生的閱讀活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span>”清晨走在匯川區(qū)第三小學的校園,瑯瑯閱讀生不絕于耳。據匯川區(qū)第三小學校長介紹:學校通過開展“雙百工程”(一百首古詩詞,一百篇經典古文),讓學生在晨讀午誦中誦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三百首》等經典詩籍,提高了孩子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汲取詩詞精華,陶冶情操;同時各班持續(xù)推進的 “班班悅讀”活動,每周一節(jié)群文閱讀課,老師依托 “班班悅讀” 書籍開展導讀課、交流和展示課等多種形式的閱讀課程,不僅激發(fā)了師生的閱讀興趣,還大大提高了閱讀實效,為書香班級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廊書吧”“校園文化長廊”……走進匯川區(qū)第五小學,書籍隨處可見,書香彌漫校園。學校不僅積極完善硬件設施,還不斷豐富閱讀資源,在閱讀課程的建設上,學校積極開展“班班悅讀活動”,各年級擬定讀書目錄,以語文閱讀課為基礎,運用閱讀手冊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靜心閱讀、讀書分享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力地推動了書香班級的建設。
打造多元閱讀實踐路徑,厚植師生讀寫成長沃土
最近匯川區(qū)團澤小學三年級的明明同學回到家驕傲地對媽媽說:“我現在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小作者啦!”原來是他的作品登上了班刊,為了豐富師生閱讀實踐,匯川區(qū)團澤小學鼓勵各班重視閱讀與教學結合,創(chuàng)辦《學生優(yōu)秀作文集》,鼓勵班級自制班刊。借助世界讀書日、普通話推廣周等開展多種活動,開展“班班悅讀”師生共讀活動,在共讀活動中嵌入 “故事大王比賽”“讀書演講”“讀書征文”“讀書卡制作比賽” 等班級小活動,促進了書香班級的建設。學校還積極搭建閱讀平臺,提升教師人文素養(yǎng),打造學習型教師群體,為書香校園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
而匯川區(qū)第八小學為營造濃郁書香氛圍,以“班班悅讀”項目開展“大手牽小手 閱讀樂悠悠”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班級誦讀、教師誦讀等多種形式閱讀活動,同時,還有手抄報評比等多元閱讀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享受讀書、終身讀書的理念,讓每一位學生親近了書本,讓校園充滿著濃濃的書香,書香為伴,獲益一生。
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構建閱讀教育新生態(tài)
各校不僅從調動師生閱讀興趣入手,豐富閱讀實踐路徑,還不斷地通過打造創(chuàng)意閱讀空間打造和閱讀激勵與評價體系創(chuàng)新來構建閱讀教育新生態(tài)。
遵義市匯川區(qū)第九小學以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過道讀書長廊、多元書香屋、智能書香角、班級閱讀心得展示墻、“紅色之韻”長征文化體驗園等為陣地,整體規(guī)劃,科學推進,優(yōu)化閱讀環(huán)境,讓校園彌漫濃濃的書香氣息;為使書香校園建設落地有聲,學校以系列閱讀活動為載體,為多元九小“自信陽光、大氣高雅”的唯美學子提供展示平臺。如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班悅讀”活動,鼓勵學生在春季、暑假、秋季和寒假多讀書、讀好書,并對班級讀書情況進行評比,每個學期每班評選 2 名 “閱讀之星”,同時還建立了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書香少年、書香教師的評價制度。
五所小學作為匯川區(qū)學生讀書行動特色學校,通過班班悅讀公益活動,營造閱讀氛圍、開發(fā)閱讀課程、設計閱讀活動……帶動了匯川區(qū)讀寫教育百花齊放,充分激發(fā)了師生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實踐,也構建出“班班悅讀”的新生態(tài)。(通訊員 白雙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