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潛主編的《文章道德仰高風——慶賀蘇步青教授百歲華誕文集》一書和其后出版的《奮斗的歷程——谷超豪文選》一書,都收入了一張照片,這張珍貴的照片攝于1991年,是年蘇步青89歲,方德植81歲,白正國75歲,楊忠道68歲,谷超豪65歲。他們是蘇步青教授創(chuàng)建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派中的5位溫州籍數(shù)學家,都是溫州中學的校友。
自1902年孫詒讓懷抱“富強之源,在于興學”之理念創(chuàng)校起,就為這所學校的文化打下了“開放融通、體用相函”的底色。具體來說,辦學始終懷抱家國情懷。此其體。在制度文化上,講求守正出新;在教師文化上,講求和而不同;在學生文化上,講求君子不器。此其用。就是在這樣的學校文化中,五位先生的中學時光,牢牢地將讀書與時代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們的閱讀之廣泛與深入,令人嘆服;他們的情懷之濃厚與熾烈,令人感動。
“文學、歷史知識輔助我登上數(shù)學殿堂”
1915年夏,蘇步青先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溫州中學。剛?cè)胄r,他喜歡看《左傳》《史記》等。第一堂語文課,陳老師便布置了一篇作文《讀〈曹劌論戰(zhàn)〉》,兩節(jié)課內(nèi),蘇步青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老師的評語是:有《左傳》筆法。但陳老師還是找來了蘇步青,問:“這篇文章可是你自己寫的?”蘇步青肯定地回答了老師,并說明此文模仿了《左傳》的文章筆法。陳老師要他背誦《左傳》中的一篇文章,他背誦如流。陳老師力薦給洪彥遠校長,洪校長大加贊賞,并貼到學校布告欄作為范文。歷史老師是舉人出身,他也是位惜才之人。有一次,老舉人在課堂上提問:“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何在?”蘇步青引經(jīng)據(jù)典,并把賈誼的《過秦論》從頭到尾背了一遍。老舉人拈須而笑,甚至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珍藏《資治通鑒》等史書借給蘇步青。
蘇步青一度立志要在中學四年讀完《資治通鑒》,在他讀到三四十卷時,因為楊霽朝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他的主攻方向。事情發(fā)生在1916年,也就是蘇步青讀二年級時。第一堂數(shù)學課,楊老師竟然沒有講什么數(shù)學題目,而是大講特講當時的世界形勢,他的話擲地有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責任救亡圖存!要救國,就要振興科學,發(fā)展實業(yè),就要學好數(shù)學。”蘇步青的靈魂被震撼了,他在文章中寫道:“楊老師直截了當?shù)匦麄鳌茖W救國’的道理?!医K于向楊老師表示:‘我想多學點數(shù)學,請多加指教?!彼3i喿x楊老師帶來的科學雜志里的數(shù)學知識和習題,那些很有意思的習題把他吸引住了,過去讀文史書籍的時間,幾乎都用來鉆研數(shù)學了。
四年求學,他從沒逛過溫州當時最繁華的五馬街;除了生病,也從沒在22點前上過床;寒暑假回家,白天地里干活,晚上燈下鉆研?!盀榱俗C明三角形內(nèi)角之和等于兩個直角這一定理,我采用大同小異的二十種方法,并寫成一份論文,被送到當時浙江省的一個學生作業(yè)展覽會展出?!敝袑W時代,蘇步青已頗具研究精神了。除了楊老師,陳叔平、洪彥遠對蘇步青的影響一樣巨大。溫州中學80周年校慶時,蘇步青手書賀詩一首,其中有“岷老(指洪彥遠)憐余如幼子,叔師訓我作疇人”的詩句。回憶中學時光,蘇先生曾說:“深厚的文學、歷史基礎(chǔ)是輔助我登上數(shù)學殿堂的翅膀,文學、歷史知識幫助我開拓思路,加深對數(shù)學的理解。以后幾十年,我能吟詩填詞,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時的文理兼治的學習方法。”
要救國就要學好科學
方德植先生1924年考取溫州中學,1926年升入高中。他入學的時候,正是朱自清結(jié)束該校教職不久,他擎來的新文學火炬在這里大放光明。方德植深受新文學新思想的影響。他的數(shù)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這得益于他的一套方法:一是強化對書中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二是訓練運算的技巧和邏輯推理;三是表達清楚,讓人看得懂。同時,方德植富有強烈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他與許多同學一起積極參加抗日愛國運動,夜以繼日地在有關(guān)商店搜查日貨,把清查出來的日貨集中起來,予以燒毀。他們不畏強暴,成立了溫州學生聯(lián)合會,方德植當選為主席,繼續(xù)組織領(lǐng)導(dǎo)溫州地區(qū)的學生進行抵制日貨的運動,焚燒了數(shù)以噸計的日貨。當時,有一些商人通過種種渠道向他求情,但遭到了年僅18歲的方德植的嚴詞拒絕。他的活動引起了當局的注意,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為了繼續(xù)學業(yè),他被迫離開溫州。1929年夏,他以同等學歷同時考取了四所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勞動大學、浙江大學。最終他選擇了浙大數(shù)學系。
白正國先生1933年在浙江省初中應(yīng)屆畢業(yè)生會考中,名列溫臺考區(qū)第一,進入高中后,學習更加刻苦努力,在各門課程中,他尤其喜愛數(shù)學。當時高中部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三門課程教科書都是英文版。白先生特別感興趣的兩本書是英文版塞爾孟的《二次曲線》和嚴濟慈的《幾何證題法》,他還自學了《微積分》與《射影幾何》。1934年秋,36名高中學生組成“自然科學研究會”,該研究會“以增進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絡(luò),并引起研求科學之興趣為宗旨”。其后兩年出版了兩期《自然科學》會刊,該刊卷頭語認為:“教師若要教學生成器,須多多在課外設(shè)法,這是毫無疑義的?!卑紫壬袑W時期的研究成果《軌跡問題》就發(fā)表在這本刊物上。
據(jù)溫州中學校史記載,1939年侵華日軍炸毀學校,5月,學校第一次遷址,25日,初中部12個班376人遷往青田水南,以棲霞寺作為教室,借用祠宇和租用民房為生活用房;高中部6個班212人遷往村頭,用舊木料興建三層樓房一座,并租用民房為住房,以竹子搭成的草棚為教室。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疾病來襲,瘧疾、疥瘡在師生中流行。但教師未因此降低教學質(zhì)量,學生也未因此放松學習。
楊忠道先生是“31春”的一員,“31春”特指該校高中部創(chuàng)建以來第一屆春季畢業(yè)的那一級學生。據(jù)校友回憶,楊先生在校時就翻遍圖書館館藏的大學數(shù)學書籍,每道練習題都不厭其煩地逐一計算過,在校期間他撰寫《8M±2次之幻方》的學術(shù)論文,以至陳仲武老師對其他學生說:你們數(shù)學有難題可以問阿道(即楊忠道先生)。陳老師還將自己珍藏的一本英文原版的微積分書交給他,叮囑他好好讀。當時為防備敵機騷擾,學生們常在露天上課。據(jù)校友美術(shù)家張樹云回憶,有一天陳楚淮老師帶同學們到山坡上課,因人多地少,在臨時課堂中還要騰出一條通道讓農(nóng)民挑糞,然教師高聲朗誦,同學凝神諦聽,一如平常。外面局勢變動不居,同學們也隨時準備遷徙,只要屁股一著地,就開始學習。
課外閱讀為他的數(shù)學加分
谷超豪先生1938年春進入溫州中學,他非常注意學習效率,爭取主動。通??荚囀菍W生最緊張的時候,他卻不緊張。班里有的同學臨考前還有不少疑難問題,他也很樂意解答,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自己。數(shù)學和物理是他最喜歡的課程,同時他很重視作文,寫作文時常常不打草稿,課內(nèi)完成。作文得了很多“優(yōu)”和“優(yōu)加”的評分。這跟他喜歡課外閱讀是分不開的。初中一年級時他癡迷武俠小說。他的哥哥谷力虹叫他不要再看武俠小說了,介紹了3本書給他,一本是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一本是蘇聯(lián)譯本伊林著的《十萬個為什么》,還有一本是數(shù)學的普及讀物?!妒f個為什么》讓他學到許多科學知識,那本數(shù)學讀物則提高了他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他開始有“概率”的概念,他還清晰地記得,書里講到用3個9拼成一個最大的數(shù)的問題。而《大眾哲學》以通俗的語言、有趣的事例,講解了什么叫“唯物論”,什么叫“辯證法”,這對谷超豪思想轉(zhuǎn)變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中時谷超豪讀過一本叫《數(shù)學的園地》的課外書,讓他接觸到微積分的初步概念,這也讓他對數(shù)學越發(fā)感興趣。谷超豪回憶說,高中語文老師董樸垞“除教課外,還教我們讀太史公的《史記》,我們學了《史記》里的許多歷史故事,印象十分深刻”,“深深為司馬遷優(yōu)秀、悲壯的文筆所感動”。詞學大師夏承燾來學校兼課,雖然不教谷超豪所在的班級,但他和一些同學還是有機會去旁聽,“我聽過他對杜甫的《月夜》和蘇軾的《臨江仙》的講解。經(jīng)過他一指點,簡樸的語言所蘊藏的深沉的感情和意境便深深映入我的腦海,回味無窮”。那時,他常常自己閱讀《唐詩》和《莊子》的部分篇章,對古典文學著作非常喜愛,“中國古典文學的潛移默化,對于我的數(shù)學思維,也許已起了一定的作用”。
谷超豪還是學校“五月讀書會”的重要成員。讀書會誕生于1939年春夏之交,是當時校內(nèi)組織規(guī)模最大、活動時間最長、具有深遠影響的一個進步讀書會。那里有馬恩列斯原著,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等經(jīng)典著作,左翼作家的文藝作品等。讀書會的活動始終與現(xiàn)實的革命斗爭緊密結(jié)合。1940年3月,谷超豪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那時他還不滿14歲。他忘不了少年時代所經(jīng)歷的家國之痛,62年后,他仍清楚地記得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18架飛機從頭頂飛過。他忘不了人生起步,大哥指路,在《悼念大哥谷力虹同志》一詩中寫了大哥指導(dǎo)他閱讀《大眾哲學》和《論持久戰(zhàn)》的情景,情真意切。從詩題中就可以看出,血緣親情和革命感情的交織交融。
(作者系浙江省特級教師,任教于溫州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4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