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翼青教授粉絲眾多,我是其中之一。與他的學生“胡椒粉”有點兒不同的是,我多年前通過閱讀《中國教育報》“認識”了胡老師并慢慢成了朋友。
先說說我手機里珍存的一張照片吧,因為這張照片從一個角度記錄了胡老師的影響力,也見證了我倆的友情。照片的內容是2018年8月南京一家報紙關于高校新生開學的新聞頁面。這個新聞報道了一個饒有意趣的細節(jié),鹽城中學兩名同桌女生,考取南京大學同一專業(yè),問起她倆對南大的最初印象,兩人異口同聲說出了胡翼青教授的名字,她倆高中時聽過胡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從此心懷南大,終于夢圓。
看到這個報道,我與胡老師都很開心,我們的喜悅源自對教育的共同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那天,我們聊了很久。
兩名女生所說的講座是前幾年的事情了。我校有個文化傳統,為響應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春季都會組織學生的讀書活動,活動中經常會邀請專家前來講學。2016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在籌備“讀書節(jié)”活動中,我們邀請南大胡翼青教授來校講學。請胡老師講學的理由簡單卻充分,他曾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這個全民閱讀推廣品牌始于2004年,很有影響力。傾聽“讀書人”的讀書故事,某一天我就在《中國教育報》上“邂逅”了胡翼青教授。他在大學講壇傾力營造讀書的氛圍,他在學子心田熱心播撒讀書的種子,他倡導“用讀書啟蒙學術思想”,他所主持的“南大胡翼青讀書會”,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成為南京大學人文學科學生培養(yǎng)的前沿學術陣地之一,甚至影響到周邊高校的學生。
胡老師以“讀書”引領起初有些懵懂的大學生開啟學術夢想,這是工作中的一個創(chuàng)舉,尤其是他多年寂寞中的執(zhí)著堅守令人感佩,我對他的教育理念心有戚戚焉,他注重對學生的喚醒與鼓舞。他的讀書會的特征更在于表達,讀后感的交流中充滿了質疑、交鋒與爭論,這就讓“讀書”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得以升華——激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思想者。
胡老師自己熱愛讀書,有獨到的閱讀體驗與感悟,有自己的品牌“讀書會”,他還是國家級媒體推動公眾閱讀的明星人物。在“閱讀節(jié)”之際,邀請胡老師來校跟學生們面對面聊聊讀書,不正是他們的幸運嗎?
《與世界偉人談心:論讀書的四種境界》,胡老師一開講,果然不同凡響。他說,要立志為興趣而讀書,更要為獨立的思想而讀書。讀書,就是成長,就是心智的不斷提升。通過閱讀與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在與人類的偉大思想進行心靈對話中,建構自己的心靈。讀書可以把過去的心靈、現代的社會實踐與自己關聯在一起,幫助自己成為思想者。
胡老師的演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天的微信朋友圈里,我寫道:“這半天將會成為我經常回味的時光?!钡拇_,至今我還時常想起當時的氛圍。可容納千人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連后排都站滿了聞訊而來的師生,大家以陣陣掌聲回應教授的精彩演說。胡老師長于雄辯,縱橫捭闔。他的聲音并不很大,但睿智幽默的話語富有穿透力,加之講話時身體微微前傾,感覺他有一種凝聚力把偌大個會場融合成三五知己扺掌雄談。學生們聽得眼神發(fā)亮,年輕的面龐寫滿了興奮與欽佩,恨不能立馬讀破萬卷書。
原本中午放學就結束的講座,因學生們高漲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其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一直延續(xù)至午后。這次講座也讓我與胡老師結下了友誼,以前我在報紙上“追星”,現在我在微信中討教。2018年秋天,我又邀請胡老師來校講座。講座前后一杯清茶,坐而論道,相談甚歡。我說我一直記得教授的話:讀書,讓我們比從前的自己更好!我拿此言指導我的學生,也用以自我勉勵。我時時提醒自己,教師能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啟迪思考,教育有時就是播下一粒種子。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4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