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和關系最親密的人,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父母自身也需要不斷修煉“內功”,盡量避免因為自己的觀念或成長經歷的局限性等原因影響孩子的成長。
不要讓自己的短視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生活中不乏為孩子的學習下足“血本”但收效甚微的家長,問題出在哪里?很可能是因為家長陷入了某種理念誤區(qū),沒有真正將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激發(fā)出來?!半p減”政策實施以來,更需要家長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但是仍有部分家長將教育的功能窄化為教學與訓練,將孩子的成長窄化為分數與成績。這是一種短視。
如果用數學上的對數曲線和指數曲線來比喻孩子的成長:對數曲線的特點就像一個人一開始起點很高,但是到了一個平臺后就很難再有新的發(fā)展;而指數曲線則相反,它表明一個人開始可能走得很慢,但是到了某一個時間點后就開始突飛猛進、厚積薄發(fā),這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父母如果拉長時間尺度甚至從一生的角度去看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就能有更長遠的眼光,就能克服教育的短視與功利傾向,就會更加重視孩子適應未來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不僅僅只是盯著某次考試成績不放。
不要小看習慣培養(yǎng)對孩子的影響。有智慧的家長一定會抓好孩子在成長敏感期和關鍵期的習慣培養(yǎng),這是為孩子的人生打底色、打根基。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力、學習力等都與習慣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對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是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習慣應該從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開始。在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建立規(guī)則意識的關鍵期,家長要堅守原則,靈活運用獎勵、適度懲罰、冷處理、預警等多種方式對孩子進行規(guī)則教育。
在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的過程中,不妨采用“合作型管教”的方式,讓孩子也參與進來,而不只是被動地服從。在“合作型管教”中,家長不是發(fā)號施令的人,而是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合作者。比如家長想幫助孩子養(yǎng)成整理房間的習慣,比起“你的房間太亂了,你最好馬上收拾干凈”這樣的表達,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案也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家長可以說:“我還是希望你把房間整理干凈,你看怎么做最簡單?”當孩子提出他的想法時不要立刻否定,讓孩子說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然后家長再和孩子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在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從而養(yǎng)成好的習慣。
不要讓所謂的“經驗”蒙蔽雙眼?!拔覀兌际沁@么過來的?!薄拔页缘柠}比你吃的米還多?!边@是很多家長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從“被教育者”轉變?yōu)椤敖逃摺钡纳矸莺?,家長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投射到對下一代的教育中。
雖然人很難脫離過去的經歷對自己的影響,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作為家長,我們不要一成不變地用過去的經驗來教育和要求孩子,而需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年齡和經驗不能成為故步自封的理由。時代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在育兒理念趨于多元的當下,家長更應該不斷學習和成長。
比如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是“網絡原住民”,他們大都從小生活在各種電子產品的包圍中。那么家長在對待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問題上,就需要結合時代大環(huán)境的特征,不要使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方式或固有的所謂教育經驗,將孩子完全與電子產品隔絕,這樣既不現實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家長可以通過平等有效的溝通,引導孩子合理地、有節(jié)制地使用電子產品,將之變?yōu)榇龠M和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控制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為孩子做自律的榜樣。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成長型家長,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改變孩子、成就孩子。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5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