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常常以感性、知性著稱,但教學須講究效率,就必須考慮理性的問題。大數據的助力,讓語文教學煥發(fā)理性之光。在文言文《三峽》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教學一體機、智能平板以及多個教學平臺,對學情信息進行過濾篩選,以此確定學生在這一課的“所得”。
課前,我布置了落實字音、記誦注釋等常規(guī)紙筆預習任務,并通過平臺發(fā)布作業(yè)內容、完成學生作業(yè)收集及評價,查看智能分析結果,我明確了學生知識薄弱項。有了明確的教學指向,課堂中考慮更多的是師生、生生互動的問題。課堂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朗讀。一名學生示范朗讀,我請組長評價:“你說,我們可以給他加多少分?”組長拿起平板,點開學校評價系統,說:“加1分,如果他‘雖/乘奔御風’,‘雖’字拖長一點,會更好。”我表揚了組長細心,文言的“領起字”確實該拖長些,進而鼓勵這名同學再讀一遍,爭取加2分,這名同學的第二次朗讀不負眾望,讀得特別有韻味,組長在平板上給他加了2分?!斑€有哪名同學要挑戰(zhàn),比他讀得更好,可以加3分!”話音剛落,許多小手舉了起來……通過評價以及積分榜的使用,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增強,學習氛圍也愈加濃烈!
細心的同學發(fā)現了《三峽》每個段落朗讀的技巧不一樣,于是我讓學生再細細品讀,并利用平板電腦完成推送的配對游戲,學生很快發(fā)現了四個段落呈現的是不同的美——雄壯之美、奔放之美、清幽之美、凄婉之美。乘著閱讀熱情高漲,我引導學生們進入本課重點——細讀:“你可以選一段細讀,說說哪些詞或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它對應的美。”同時,我也展現了本環(huán)節(jié)評價的指標“品讀:能從一個或多個角度品析語言”,學生的展示需契合該指標的要求,才能獲得加分,轟轟烈烈的小組討論就這樣開始了。有了明確的指向,學生在討論中就注意到了《三峽》四季的景物細節(jié),展示也十分規(guī)范。而我則在學生展示的間隙,引導學生關注字詞的意思,強化大家對課文注釋的記憶。
課堂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沉淀”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組內合作整理《三峽》的文言知識,并通過智能平板拍照共享至一體機。點開照片,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從一個個字詞樹狀圖,我切身感受到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的“所得”。課堂的最后,通過展示課堂積分榜,再利用平板電腦,我組織學生開展關鍵詞自我評價。很快,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彈幕——“活躍”,原來是語文課代表發(fā)的,她認為自己這節(jié)課積極參與課堂。又一個彈幕出現,“走神”,點開一看,這名學生寫的是“這節(jié)課我總走神,注釋記不清楚,下課后我要多花時間記憶”。我表揚了這名學生的自我覺察意識,鼓勵他自我反思也是一種進步。
教學是一種科學行為,底層邏輯一定是理性的,而評價就是幫助教學走向理性的一項重要手段。這節(jié)課,評價貫穿始終,有課前評價、課中評價和課后評價,還有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極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師評價的片面性。同時,利用大數據評價,以冷靜的科學態(tài)度進行教學,能夠爭取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北區(qū)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31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