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驚詫于郭華老師新著的書名——《教學的模樣》,因為這個書名太不像一本學術專著了,沒了平常印象中的工整嚴肅,反而閃爍著一絲調皮的光芒,清新而親切。作為郭華老師的朋友,我心里不禁一陣喜悅——郭老師又回到了少女時代,純真善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說起了大家喜歡聽的話語,而那些喜歡聽的話語中已承載了一位資深教授對教學的洞見。
教學的模樣,一定是討論教學應該具有的模樣,一個能夠讓孩子成為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主人的模樣。教學的模樣,是誰眼中的模樣呢?
首先當然是孩子眼中的模樣。
教學是教師的任務,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工作。在孩子眼中,教學是天使的向往,是智者的豁然,是菜場的煙火,是官衙的肅穆,是荒野的恐懼……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去關注自己的教學在孩子眼里的模樣。這種關注,如同對著一面鏡子,看見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語言、自己組織的活動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感受。也許這種看見,便自然地“讓學生進入了課程”。
其次是教師與學生之外的觀者眼中的模樣。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不可分離的。沒有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便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學的模樣是我們師生間的課堂活動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感覺。或融洽而生動,或單調而乏味,或知識與樂趣共有,或只成師生間的一段相煎。因為教與學永遠是統(tǒng)一的。討論教學的模樣,其實就是討論師生之間的關系?!敖獭钡氖姑冀K是“孩子學得自覺”。
在討論了“教學的模樣”之后,郭老師就如何實現(xiàn)好的教學模樣,為一線教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將這個過程概括為“兩次倒轉”。作為在一線教學近40年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深以為然。
教學的模樣,本質上是教師的模樣加上知識的模樣。知識的模樣包含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終端的知識模樣,即知識的文字形成的靜態(tài)模樣;另一個是知識在源頭引起人類關注并思考抽象概括表達的動態(tài)模樣。教師的兩次倒轉便是由靜態(tài)的知識回到動態(tài)的知識中去,然后由動態(tài)的知識回到靜態(tài)的知識中來。這樣的知識便是“活”的知識,這樣的學習便是“深度學習”。“深”不是“難”,所謂深入淺出,深到極處即是淺。
教師由靜態(tài)的終端知識倒回到知識的源頭去,這是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而從源頭的關注出發(fā),在極短時間內,幫助孩子們經歷這個從動態(tài)活動到靜態(tài)文字知識的獲得過程,便是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第一次倒轉是因為知識,第二次倒轉是因為學生。這兩次倒轉也為如何讀懂知識、如何讀懂學生提供了操作指導,對教師們的課堂教學建設、教學模樣的改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導。郭老師的原話是這樣的:“教師明了教學的內容與方向,但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所學的內容(終端知識),而是從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經驗以及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源頭),采用多樣而恰切的手段,精心設計知識‘發(fā)現(xiàn)’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引導學生自覺的主動活動,使學生能夠作為認識主體通過‘發(fā)現(xiàn)’去建構出人類已經知曉的知識?!?/P>
這兩次倒轉,說起來好像十分難懂。打個比方,有個成語叫“流連忘返”,何為流連?“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上而下,又從下而上,謂之流連。流連是一種忘返的“模樣”。
流連之相連,是否如同教學中的兩次倒轉?
當教學的模樣臻于美好時,孩子就會樂此不疲。孩子的喜樂一定會帶來教師的成就感,這便有了好課的模樣,這樣的模樣一定會吸引教師們去追求,從而有了“好課燎原”。
郭老師十分重視教研和師德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的認識,促使郭老師在本書中,用比較重的分量去談論教研與教師的成長,去談論師德所蘊含的師生關系。
顧明遠先生有一個關于教育的論斷,即孩子成長在活動中。其實教師也是成長在活動中的,教研便是屬于教師的活動。郭老師作為一位大學學者,組織參與過各種形式的研修活動,從而對中國教育體系中的教研員角色有了深刻的認識,見證了“教研的力量”。
而師德,我們平常都把它當成了一個比較虛的東西,郭老師則認為“談師德要結合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來談,有些所謂的師德問題其實是專業(yè)水平不高的表現(xiàn)”。師德是很實在的,實在到把每一節(jié)課上好。把課上好便是師德好的顯現(xiàn),若一名教師課上不好,卻說師德是好的,這肯定是有問題的。
感謝郭老師的《教學的模樣》所帶來的許多認識與思考。她希望以此書拋磚引玉,去建設屬于每一名教師個人的教學的模樣。而每一個好的教學的模樣都有著共同之處——給孩子以溫暖、婉約與親切。
(作者系特級教師、浙江省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30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