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
近年來,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fā)展,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加快了學校育人方式的變革,引領學校的教學工作從學科教學逐漸轉變?yōu)閷W科育人。智能技術賦能教育的同時,如何培養(yǎng)具有科學家潛質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也成為很多學校思考的問題。
2017年開始,北京市第二中學就將人工智能課程納入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學科,探索將人工智能課程融入到學校整體課程體系中。目前,學校構建了以“英才”培養(yǎng)為目標,包含基礎課程、發(fā)展課程、精英課程三級課程體系的技術課程框架。
在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科整合中,學校打通了技術學科教研組與各學科教研組,在結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將人工智能技術涉及的不同領域融入到學校整體課程體系中,先后在物理、數(shù)學、語文、美術等學科中“試水”。在數(shù)學課上,結合歐式距離,更好地理解和實現(xiàn)二分類技術;在語文課中,以輸入關鍵詞的方式,讓機器能夠生成不同風格的古詩文,進而與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文進行比較……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學科知識,也引領學生感受在智能時代,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獲取信息資源、解決問題。
在打通技術與學科間的壁壘后,學校針對目前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課程的現(xiàn)實問題,以課程構建為突破口,推動學校人工智能教育提速發(fā)展。依托北京市高校資源,學校與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開發(fā)人工智能課程資源,瞄準未來技術人才需求,以實踐、探究為主要模式進行課程實施。
學校邀請北理工的教授與校內教師開展雙師課堂,將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識降維,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儲備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內化知識與技能,如開展了“人工智能十問”講座、基于圖像識別和拼接的智能電子顯微鏡項目的專題研究等。在學校精英課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學習知識,以目標為導向設計作品,采用朋輩交流的方式將二中畢業(yè)在北理工學習的學生請回學校,引導高中生開展課題研究和項目制作。如在中學生“英才計劃”項目中,借助中科院自動化所實驗室的資源,學生開展了運用模擬退火算法對現(xiàn)有路牌進行全新設計的研究性學習。
除此之外,學校還在教育集團內部積極探索小初高一體化的培養(yǎng)模式,在小學階段通過豐富多樣的課程激發(fā)學生對人工智能的探究欲,實現(xiàn)長鏈條、廣維度的人才成長路徑。
首先是開設與人工智能和編程相關的校本課程,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初步、人工智能應用等,并利用學??萍脊?jié)、科技嘉年華等活動展示學生成果。其次,通過館校合作,開設基于科技館展品的項目式案例學習等主題課程,每學期通過線上和實地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項目的設計與制作。在這些變化多樣的課程中,學生使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對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科技熱情被點燃,創(chuàng)新意識被喚醒。
技術的發(fā)展變革正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合格的未來公民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技術發(fā)展的意義,實現(xiàn)技術的發(fā)展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契合是學校努力的方向,也是北京二中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初衷。未來,學校將進一步通過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多元化教研向整體育人不斷前進。
(作者系北京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北京市第二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1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