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錯題復習·總體策略
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做題出錯不可避免。高三復習,某種程度上,就是和錯題較勁并逐步消滅錯題的過程。就筆者多年教學經驗,一個成體系的錯題本,要比市面上的教輔資料更有價值。
感謝錯題——它暴露了不足之處
面對錯題,我一直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幸虧不是高考,這道題目提前考出了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失誤是考試的饋贈,是前進的機會。
在實際復習操作中,對于錯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講評,要講到位,講到學生的疑惑點上,講到知識的關鍵點上,講到錯題的失分點上,講到考綱的賦分點上。學生則要剖析自己的答案,找到自己的得分“軟肋”,明確自己犯錯的思維過程,摸清自己可能的增分點。
學生做題時出現錯誤,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知識漏洞。知識性錯誤是低層次錯誤,也較容易彌補。對于模棱兩可的內容,一定要追根究底弄明白。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知識聯結與融會貫通的能力。知識有漏洞,就會妨礙搭建知識的橋梁。碰到此類題目,不妨靜下心來冷靜思考這個陌生知識和哪些已有知識有關聯,并嘗試利用已知已會的知識來推斷。
二是審題失誤。大多數學生常將此類錯因歸咎于粗心馬虎、不認真,實際上這只是表象,內在本質還是審題不嚴謹,沒養(yǎng)成必備的學科素養(yǎng)。第一次接觸該題型、未讀懂試題背后隱含的知識和思維方法、看漏看錯條件都有可能造成審題上的失誤。
三是思維偏差。如今的高考是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是典型的“三反”,即反套路、反刷題、反死記硬背。很多時候,學生做題出錯時會抱怨:“想著做過類似的題,這次就直接搬過來了?!薄爸粚懥司唧w表現,怎么就忘了歸納一下?”“只看到了這一面(段),另一面(段)怎么就忽略了?”究其根本,是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品質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訓練不夠,提升不到位。
整理錯題——力求系統(tǒng)化個性化
哪些錯題需要整理?一是很多人都做錯了的題,這是典型性題目。二是自己犯錯超過兩次的題目,這是針對性題目。前者好判斷,一般在講評時教師會指出該題有不少人做錯,這就是重難點題目。后者意味著出錯原因不只是粗心馬虎,多次出錯肯定是“事出有妖”。當然,偏題怪題無需整理。
具體整理時,如果只是將題目和答案簡單地重抄或剪貼一遍,那么這種辛苦搬磚式的整理,意義不大。一般來說,規(guī)范的整理至少應包含題目、考點、錯因、正解、注意事項等要素。多年來,筆者一直指導、要求學生這樣整理錯題。
一要標注知識點和難度類別。知識點就是內容與考點,難度類別就是重點、核心考點、高頻考點、自我難點。發(fā)現探究錯題背后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提煉、思考,熟悉考點、例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將同一知識點的錯題放在一起,更便于后續(xù)的復習和查閱。
二要反思錯誤的原因、類型。整理重在反思,反思是試卷分析、錯題整理的核心,反思的要點是找到自己是在哪些環(huán)節(jié)出的錯,是切入點找錯了還是知識漏洞、看錯條件、思路錯誤、答題角度重復、思路混亂等,“知錯”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明確。
三要解讀并標注正確答案的得分原因。規(guī)范的參考答案往往隱含著答題的角度,整理時務必要“摳”出來,可以在參考答案上勾出要點、關鍵詞,也可以在一旁標注答題要點、答題角度。
四要積累變式題。整理不是越多越好,同類題目有一二即可,要考慮到變式題。因為變式題的知識點、能力范疇、考查方式大體相似,但題干表述的變化點、改進點往往就是命題者設下的“坑”。
五要簡潔明了。整理本是自己專用的,務必做到要點清晰,一目了然。選擇項可以只謄錄出錯項與原文相關語句,冗長的題目可以抄寫一些主干、關鍵、重點的字句。學生可以適當運用各類彩筆、符號來標注關鍵信息、易錯步驟、解題要點。實際上,每道題的錯誤或關鍵步驟也就是那么一兩處,應明確標出來。
重做錯題——不踏進同一條河流
錯題整理了,如果束之高閣,則毫無意義。整理不是目的,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才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錯題也要及時重做和復習。所以,教師要引領學生及時開展“回頭看”,有效復習錯題,把錯題的最大價值挖掘出來。
作為教師,我的做法是把出錯率高的題目,或原題或同類題稍加改變,選編成“難點突破”訓練題,進行限時訓練,或摻進周測題里,讓學生重做,以此檢測學生的掌握鞏固程度,提醒學生莫忘錯題,莫犯同樣的錯誤。
作為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蓋住答案重新獨立做一遍,然后自批。做對的,可標注難度降低甚至剔除出錯題本;仍做錯的,標注出錯點、出錯原因,再搜集同類型試題進行觸類旁通式的訓練,下次還應重點復習??记胺村e題本過一遍,比刷一套題或漫無目的地去翻課本、翻試卷要有效得多。翻看時,要重點關注那些似是而非的題目,認為有必要的,最好重做一次。
(作者系山東省日照實驗高級中學語文學科教研主任、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5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