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學生,學數(shù)學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成自主探問,將單元知識結構化。
這里的教師,會融合不同學段不同知識模塊的要求,自制最適合學習理解的教具。
這里的課程,不再對著教材照本宣科,轉而從“真問題解決”入手,從知識遷移到概念。
…………
經(jīng)過近十年的探索,浙江省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在大概念教學中走出了一條適合小學教學的新路子?!敖處?、學生在學與問的循環(huán)往復中,構建起對學科的大概念理解。知識與能力不再是一塊塊碎片,而是內化成為師生的學科素養(yǎng)?!奔瘓F黨總支書記、總校長韓偉峰說。
從“學”出發(fā)的改革
研究課程必先研究學生。2013年,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專題研究學業(yè)成績前后20%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聽了上百節(jié)常態(tài)課例后,發(fā)現(xiàn)后20%學生的問題在于對課堂缺乏興趣,教師也存在忽略學生學情的現(xiàn)象。而前20%學生知識學習很輕松,但對知識內涵與外延的探究缺乏熱情。
“前后20%的學生,并沒有完全獲得充分而優(yōu)質的學習體驗,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找到了邏輯起點?!奔瘓F副總校長陳芳華說。
學校隨即在數(shù)學學科率先試水“學·問”探究式教學。每次課前會布置一道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訪談部分學生,問其對題目的看法然后拍成視頻。進入課堂后,教師留出5—10分鐘讓學生提問,接著播放教師的訪談視頻。問題一個個暴露出來,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出人意料的。通過這些有效信息能歸結出學生的真實學情。
陳芳華告訴記者,教師不再根據(jù)教材的邏輯系統(tǒng)去設計問題,而是在學生的真實學習中去尋找問題。創(chuàng)新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學生“問”的主動性驟升?!皩W生的發(fā)言率提高了60%,在上省、市級的公開課時,兄弟學校都喜歡來借班,說我們的學生上課有激情?!?/P>
為了上好這樣的“活”課,教師必須從學科的基本規(guī)律入手,全面了解小學數(shù)學學科的架構,從單一的備某個知識點,到備某個模塊,甚至要打通不同學段。比如在教學除法豎式時,就有學生問“為什么跟加減乘的列法不一樣?”假如教師沒有研究過相關的背景知識,就會被學生“問倒”。
2018年,在浙江大學舉辦的一場培訓會上,集團介紹了“學·問”探究式教學的經(jīng)驗,浙大一位教授找到陳芳華說:“你們的改革不就是現(xiàn)在國際上流行的大概念教學嗎?”
忽如一夜春風來。學校課改找到了新的坐標軸,明確提出小學階段的大概念教學。其定義為:學生以“真問題解決”為導向,借助大概念進行自主探究、群體論證,將知識內化整合形成新的概念,并依據(jù)目標遷移進入下一輪探問的循環(huán)往復的學習過程。其特征為:真實學習問題、指向學科核心、個體獨立思考、群體反復論證、體現(xiàn)專家思維。
抓住大概念教學的“牛鼻子”
大概念教學涵蓋課程架構、內容設置、教法變革等多個維度,要完成對教學的重塑,必須抓住一個“牛鼻子”。韓偉峰認為,大概念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學”,必須指向對學生學法的指導。2019年起,學法指導課在集團里悄然興起。
在教學二年級數(shù)學“厘米與米的認識”時,教師沈培芬先從生活中找出長度為一厘米的物體,幫助學生建立對一厘米的概念,并用厘米為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然后,讓學生借助材料制作一個標準長度,用以測量書本、課桌等。有的學生用手掌,有的用鉛筆,有的用頭發(fā),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得出各自的答案。此時,沈培芬請學習較好的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也就是在測量物體時,必須有一個公認的刻度標準,全班對此達成共識。
而這只是第一步。到了教學三年級“毫米、分米、千米”的時候,沈培芬一改課堂形態(tài)——先布置一張導學單,上面既回顧了二年級的學法,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學很快建立起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并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要測量更小的物體,還有更小的單位嗎?”“現(xiàn)在的納米機器人是怎么回事,跟長度有關嗎?”教師在課上引導學生一一進行探究,并引導學生掌握不同長度單位的進制關系。
在之后的教學反思中,沈培芬這樣寫道:“二年級初次認識長度單位時,要結合三年級的相關知識,形成一堂關于長度與測量的經(jīng)典學法課。學生一旦掌握學法,到了三年級就可將更多時間用于探究了?!?/P>
要達成這些教學目標,對教師的課程力是極大挑戰(zhàn)。譬如教師馬勛勛為了讓學生認識周長,自行研發(fā)教具。針對學生總是將周長與面積相混淆這一問題,馬勛勛自制了有彩色包邊的各類平面圖形,從而讓學生清晰地發(fā)現(xiàn)周長就是圍著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教學效果的極大提升,讓其他學科教師也主動加入到大概念教學中來。語文學科基于思維發(fā)展的“問題導學”課堂實踐模式逐漸形成;英語學科統(tǒng)整八冊書,形成了以“語言運用”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為了避免教師單打獨斗,學校又啟動了整體性課例研究。以前備的是一冊書,現(xiàn)在打通六個年級實行學科組大教研。同時,大概念教學向幼兒園和初中延伸,為學科銜接的研究提供支撐。
探尋大概念教學的“可能性”
在關照學生課內學習的同時,大概念教學也在向課外拓展。
數(shù)字編碼是一節(jié)數(shù)學活動課,以往教師只在課上展示幾個身份證號碼,并讓學生設計一個學號,來研究編碼的規(guī)律和唯一性。但這樣的學習是單一的,與學生的生活連接也不夠緊密,比如設計郵政編碼時,就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沒接觸過郵政編碼。
為此,集團設計了一節(jié)項目化學法指導課。學生先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張學習單,然后分頭行動,從生活中找到答案。有的參觀嘉興郵電博物館,看到了老電話、BP機、信件上的編碼,有的到超市去調查商品的編碼,還有的打電話給交通部門詢問車輛編碼的規(guī)律。所有學習活動結束后,學生回到課堂上對照學習單匯報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最后全班繪制出一張最合理的項目研究流程圖。
像這樣的項目化學法指導課,每個學期至少有兩節(jié)。“通常上過兩節(jié)學法課后,學生普遍能運用好各種研究調查工具,不但能拓展課堂知識,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支架。”韓偉峰說。
學科融合的空間也被進一步打開。學生的學被充分釋放后,對知識的吸納遠超過去。不同學科組為了解決自身學科的“知識短板”,主動融合的情況越發(fā)多見。比如去年國慶節(jié)作業(yè)“一千米”就是全學科的嘉年華。數(shù)學課布置了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丈量一千米的作業(yè);語文作業(yè)是寫作“對一千米的感受”;體育課要求家長每天陪孩子鍛煉一千米;美術課則以千米為單位,讓學生畫一張嘉興市區(qū)地圖。
學法的改變,撬動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自學校開展大概念教學研究以來,80%以上的班級學習優(yōu)秀率達到75%以上,8名教師參與省編教材、作業(yè)本的編寫設計和人教版微課的拍攝,學校的改革經(jīng)驗在省內外30多所學校中得到推廣。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06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elfimprovementmoveme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